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,提到“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”。全國兩會上,“雙減”也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。近期人民網一檔節目中,不同地區的大學生們通過連線的方式提出了這樣的問題:“‘雙減’以后,校外培訓基本被叫停,雖然大部分學生不上校外培訓班了,但是有的學生還是會悄悄上,在這一方面,制度應如何完善?”“當學生們不再上校外培訓班,家庭教育應該承擔怎樣的角色?”“我的妹妹在上初中,如果不再額外參加校外培訓的話,這會不會影響她的中考成績?”
這些疑問,無疑也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,也讓我們開始思考:為學生“雙減”之后,如何為家長“減憂”?
“要同步深化中高考改革,確??荚噷蚺c‘雙減’精神相吻合?!比珖f委員朱曉進提出了這樣的建議。他認為,如果不把中高考“指揮棒”跟“雙減”落實途徑和實施路徑協調起來,部分家長的困惑和焦慮仍難以消除。他在調研中發現,不少家長用請家庭“私教”來取代進入校外培訓機構,“費用翻番,負擔更重”。
朱曉進就此提出,要統籌治標與治本,同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與“雙減”政策落地,解決教育健康發展內驅力問題;要同步深化中高考改革,確??荚噷蚺c“雙減”精神相吻合;要鼓勵和引導優質的校外培訓資源參與校園公益服務,提升校園活動的豐富性、專業性。
要想打消家長對“雙減”的顧慮,需要形成這樣的共識:“雙減”不是要放松學業要求,更不是降低育人標準,而是要提質增效,提高學校育人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,提高學生綜合能力,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。更重要的,“雙減”是一項系統工程,只有中高考改革與其協同推進,實現教師的教、學生的學及考試評價的協同,才能真正實現“雙減”的根本目的。
“雙減”不只是書包輕了、作業少了,也不只是學生減壓、家長松綁,更重要的是打造更多元的成長路徑,營造更廣闊的成長空間。學生們既能看得見三味書屋,也走得進百草園,既能讀萬卷書,也能行萬里路?!半p減”之后,當家長看到,學生發展更全面了,綜合素養更高了,應對中高考更從容有力了,他們的困惑與焦慮自會得到紓解。 喬云